從廣義上講,“護林”是全黨上下的共同責任,從狹義上講,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??梢哉f,“護林”是紀委工作的核心價值和意義所在,是主責主業。
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,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。作為紀檢監察干部,要把當好黨內政治生態“護林員”變為行動自覺,得學一學啄木鳥,能夠在一片森林中找到有病蟲害的樹木,然后在一棵棵樹木中果斷地找準病灶、鑿開樹皮、挖出“害蟲”。
當好黨內政治生態“護林員”,要弄清“護什么”。自然生態中,病蟲害傳播須具備三大條件:一是有害病原物,二是適生寄主,三是適宜環境。政治生態中,“病原物”指違反黨的紀律和規矩的行為,特別是對“七個有之”要保持敏感、對照查找,像醫生看病一樣,看到就能辨認出;“寄主”指理想信念不堅定、紀律意識不強、容易腐化變質的黨員、干部,特別是領導干部這個“關鍵少數”;“環境”指選人用人風氣、思想教育、從政文化等。“護林員”的主要任務就在于盯住三大條件。
當好黨內政治生態“護林員”,要解決“誰來護”。從廣義上講,“護林”是全黨上下的共同責任,只是各有分工,各有側重。從狹義上講,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,黨章賦予紀委的三大主要任務和五項經常性工作,每一項都與政治生態息息相關,可以說,“護林”是紀委工作的核心價值和意義所在,是主責主業。全面從嚴治黨中,要擔當好政治生態“護林員”之責。
當好黨內政治生態“護林員”,要落實“怎么護”。“護林”是個系統工程,需要打出一套“組合拳”。一是摸清底數。對各自責任領域的“樹木”和“森林”的狀況一定要底數清、情況明、數字準,存在問題、解決之道要心中有底。二是鏟除“病原物”。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,深挖細查“七個有之”,堅決鏟除“病蟲害”滋生蔓延的“病原物”。三是提高“樹木”的免疫力。“樹木”選錯品種,就可能感染病蟲害,甚至本身就是病原物。要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、廉潔關,嚴防“帶病提拔”“帶病上崗”,選好后要抓好日常“保健”,常打預防“疫苗”,提高免疫力。
——摘自貴州省委常委、省紀委書記夏紅民在省紀委常委(擴大)會議上的講話(貴州省紀委)